佛曆二五六六年 佛光紀元五十七年 澳門佛光協會成立27週年 播放人間音緣 - 佛光山之歌
美化人生佛學講座 - 經典譬喻中的六度精神瀏覽數:176次
文/ 何鳳儀 圖/魏春光 劉桂芳 澳門佛光協會於2019年12月15日舉辦美化人生佛學講座,禮請香海文化執行長妙蘊法師主講,法師列舉經典以及生活中的譬喻故事,並以新近出版的《星雲說喻》六度系列小叢書作藍本,幽默而生動地說明「經典譬喻的六度精神」,帶領逾100位會員及大眾,深入淺出地認識六度精神,以及其對生活的妙用。 法師首先展示兩組圖片,第一張圖展示著豐碩的水果,但當在圖片中加上人的手作對照時,才發現原來所謂的水果只是藝術家用黏土製作的藝術品,而其體積其實是很小的;第二組圖首先呈現了一望無際的石頭灘,場面很壯觀,但真實現場卻原來是圍住圍牆的小石頭而已。法師以此說明,人很易受到先入為主的印象所影響,而偏斜的譬喻角度往往會引起錯覺,使人對事物有了錯誤的認知。 每個人對事物的解讀不同,透過善巧譬喻的故事,能令人更易了解事情的真相。妙蘊法師援引《大方便佛報恩經》中的一首偈子;「假使熱鐡輪,在我頂上旋,終不以此苦,退失菩提心」展開說明,巧妙的譬喻就能讓人心開意解,得到正向的能量。法師進一步列舉故事闡明,一位被判死刑的大臣,被國王下令只要頭頂一碗油,從皇宮去家中,再由家裡回到皇宮,只要不漏出一滴油,就可免除死刑,這位大臣為了保命,沿路只是一心顧著頭頂上的那碗油,不要漏出一滴油,完全沒有注意到熱鬧街道上的色聲犬馬,也對家人的呼天搶地充耳不聞,這個故事說明當生命攸關時,就能激發內心的那份專注,而不受外在環境的干擾。 經典中有許多蘊含深刻道理的譬喻故事,妙蘊法師列舉了一則《百喻經》中的「渴不飲水」的故事,一個口渴不已的人見到一條大河,卻認為自己喝不完而不肯喝,這個故事聽起來很不合理,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不少人犯類似的錯誤,法師解說,就好像一些人因為五戒中有一條戒不能持守,或者錯誤地認為受戒是約束而不肯受戒,其實可以受少分戒,而且不受戒同樣不可以做犯戒的事情,戒律是道路,而且是一種保護;法師進一步勸導大家,不要因為四無量心、四弘誓願的無限大而卻步,要勇敢踏出第一步,那怕是克服一個小困難也是成就。 妙蘊法師向大眾介紹新近出版《星雲說喻》六度系列小叢書,表示大師所撰《星雲說喻》系列的文章,曾於《人間福報》連載三年,而在2016年,大師在宜興大覺寺鑑編《星雲大師全集》期間,指示把這系列的文章,以貼近現代的用語修訂,整理成單行本發行,大師特別叮嚀叢書要配以彩色配圖,令大眾易於閱讀。法師接著引用小叢書的故事,深入淺出地帶領大眾正確解讀六度精神,提醒每一個人都要不斷的改造自己、革除陋習,生命才能得度,而「六度妙用」可以改造人的六個過失。 布施能改慳貪的個性: 布施看似給人,實際上真正受益的是自己。大師慈心向素不相識的林居士贈送絕版的《台灣佛教寺院庵堂總錄》,結下善緣,意外得到三百萬台幣的資助蓋普門寺,更得到林居士多年的發心護持。法師又指導大眾,在日常生活中,身、口、意都可以布施,就好像前來聆聽的信眾,身在道場是身布施,口說讚美的語言是口布施,專心一致的聆聽就是意的布施。 持戒能改惡劣的行為: 持戒看似束縛,其實是自由平安之道。妙蘊法師分享自己曾於2006年到中國西安,那裡的馬路隔很遠的距離才有紅綠燈,在沒有紅綠燈的情況下,在寬廣的馬路上,只見行人在車陣中穿來插去,險象橫生,法師頓時感到紅綠燈不是約束,其實是自由。佛陀教育羅睺羅的故事,正好說明了持戒的重要。 忍辱能改瞋恚的惡習: 忍辱看似吃虧,其實是做人便宜之道。春秋時齊國的晏嬰,是個不可多得的政治長才,但是卻身材矮小,在一次出使楚國的過程中,遭到門將以及楚王的刁難與羞辱,而晏子則能一一忍一下,並以機智巧妙地化解羞辱,順利完成使命。 精進能改懈怠的因循: 精進看似辛苦,其實是快樂成功之道。韓國一位禪師帶著一位侍者出門,途中侍者因覺得包袱沉重,幾番要求休息,而當師徒二人因故被村民追打時,二人拼命地逃跑,直到脫險時才停一下來,侍者才恍然明白當一心逃命時,就不會覺得包袱沉重了。這個故事說明只要目標明確,就能產生精進的力量,戒除懈怠的習性。 禪定能改散亂的思想: 禪定看似呆版,其實是活潑安心之道。明代名將戚繼光也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,素有持誦《金剛經》,一次為死去的部屬誦一部《金剛經》,誦到一半,因為妻子送茶,說了一句「不用」,而只得半部經的功德,但半部經的功德已令部屬超生。法師指出定能發慧,策勵信眾把佛法用在生活的周遭。 智慧能改愚痴的認知: 般若看似聰明,其實是內心明理之道。顏回三八二十三的故事,孔子以智慧回應弟子顏回的問題,教導他審察大局,並且指引弟子定心處事才更圓融。 佛陀與星雲大師是最善於說譬喻的人,妙蘊法師援引大師所說,文字生命無限,並指出這套《星雲說喻》六度小叢書中,每一則故事都不長,而且還有星雲大師詮釋,鼓勵大家細讀,領略大師為讀者展示的生活智慧。 透過自己與大師的互動,妙蘊法師指出大師致力提倡,並身體力行「佛說的、人要的、善美的、淨化的」人間佛教,期許大眾以大師為依歸,把大師的教言銘記在心,在日常生活中「做好事、說好事、存好心」以及「給人信心、給人歡喜、給人希望、給人方便」。法師生動幽默的演說,讓大家心生歡喜,懷著滿滿的感恩請一本《星雲說喻》回家,細細體會六度精神。 六度是菩薩所修的六種法門,即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,可以自度度他、福慧雙修、三學具足。 一、布施能改慳貪的個性:人若慳貪,凡事貪小便宜,只圖個人利益,久而久之,人家就不歡喜與之往來,因此人要學習布施,即使只是給人一個點頭、一個微笑、一句好話,或是給人一點點方便都是布施。唯有布施才能把慳貪的心改造成喜捨心;唯有捨去慳貪,才能獲得身心的自在。 我們很榮幸禮請到香海文化事業執行長妙蘊法師,親臨為大眾解讀“經典譬喻中的六度精神”,以生動具體的演說,呈現佛典中含藏的生活智慧,歡迎大眾前來聆聽。 美化人生佛學講座 日期:2019年12月15日 (星期日) 時間:下午4:30 講題:經典譬喻中的六度精神 主講:妙蘊法師 地點:佛光山澳門禪淨中心 主辦:澳門佛光協會 ※費用全免,歡迎前來共霑法益※ 地址:澳門文第士街31-33號豪景花園2樓A座 電話:2852-7693,2852-7672, 2852-7679, 2823-2268
|